此渡若非橋,不放眾生過。
過去現(xiàn)在佛,并西來達磨。
皆是接群迷。直指人這個。
如今人不知,顛倒成患禍。
堅執(zhí)有為功,善惡爭揚播。
學道不識心,所以塵不破。
若悟即本心,永劫無退墮。
說法非干舌,山河大地和。
行腳不曾移。舉步無空過。
如斯妙性空,方與人擔荷。
大用這無心,非福亦非禍。
於中無妄作,不異阿彌陀。
法界無別物,一菩提為座。
修橋布路為含靈,轉(zhuǎn)凡成圣如行貨。
游戲菩提誰得知,只恐迷情卻放過。
大丈夫,莫放過,
提起眉毛來繼和。大家拍手渡橋來,
方笑普庵只這個。咄,
開口全音只我聞,桃花含笑亂紛紛。
心非遍界真成妄,意凈情忘法法真。
靈濟橋語。宋代。釋印肅。 此渡若非橋,不放眾生過。過去現(xiàn)在佛,并西來達磨。皆是接群迷。直指人這個。如今人不知,顛倒成患禍。堅執(zhí)有為功,善惡爭揚播。學道不識心,所以塵不破。若悟即本心,永劫無退墮。說法非干舌,山河大地和。行腳不曾移。舉步無空過。如斯妙性空,方與人擔荷。大用這無心,非福亦非禍。於中無妄作,不異阿彌陀。法界無別物,一菩提為座。修橋布路為含靈,轉(zhuǎn)凡成圣如行貨。游戲菩提誰得知,只恐迷情卻放過。大丈夫,莫放過,提起眉毛來繼和。大家拍手渡橋來,方笑普庵只這個。咄,開口全音只我聞,桃花含笑亂紛紛。心非遍界真成妄,意凈情忘法法真。
釋印肅(一一一五~一一六九),號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六歲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發(fā),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開元寺受戒。游湖湘,謁大溈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歸壽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營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卷上《年譜》、《悟道因緣》、《塔銘》?!∮∶C詩,輯自《普庵印肅禪師語錄》,編為三卷。 ...
釋印肅。 釋印肅(一一一五~一一六九),號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六歲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發(fā),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開元寺受戒。游湖湘,謁大溈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歸壽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營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卷上《年譜》、《悟道因緣》、《塔銘》?!∮∶C詩,輯自《普庵印肅禪師語錄》,編為三卷。
感寓 其十。明代。童軒。 丹山出異鳥,文采光陸離。高飛薄霄漢,虞網(wǎng)巧空施。昔當有虞氏,此鳥曾來儀。一鳴恊韶樂,千載應(yīng)昌期?;赜^百鳥群,喧啾竟何為。
紹熙四年加上壽圣皇太后尊號八首。兩漢。佚名。 寶冊既奉,祗誦迺言。仁深慶衍,益承益尊。和聲協(xié)氣,棄溢乾坤。閏受伊嘏,圣子神孫。
初八日微雨明日猶有賜意作兩絕句 其二。宋代。趙蕃。 不堪積暑滯煩疴,幸甚新涼脫網(wǎng)羅。聞道重陽更逢閏,今年節(jié)意屬秋多。
疊韻酬洗奕倩。明代。湛若水。 長嘯聲聞塞兩間,紛紛萬有到來閒。淹留廿載成何事,空載大江明月還。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jīng)秋渾不解,先春早發(fā)向陽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