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可見,空名留竹素。
幸而并世生,千里或相去。
懷賢我何勞,蓄道公其富。
老驥伏櫪鳴,使看駑駘步。
浩歌掉簪紱,思極江山趣。
西風(fēng)動游袂,撇在千巖路。
賤子匹馬來,邂逅一相晤。
既見豁所懷,私心愿執(zhí)御。
論議攻不破,牢若金城固。
作詩遺長髯,知異眾人遇。
依韻答吳殿丞應(yīng)之見寄。宋代。強(qiáng)至。 古人不可見,空名留竹素。幸而并世生,千里或相去。懷賢我何勞,蓄道公其富。老驥伏櫪鳴,使看駑駘步。浩歌掉簪紱,思極江山趣。西風(fēng)動游袂,撇在千巖路。賤子匹馬來,邂逅一相晤。既見豁所懷,私心愿執(zhí)御。論議攻不破,牢若金城固。作詩遺長髯,知異眾人遇。
強(qiáng)至(1022年~1076年),字幾圣,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進(jìn)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jī)宜文字,后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qiáng)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qiáng)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
強(qiáng)至。 強(qiáng)至(1022年~1076年),字幾圣,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進(jìn)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jī)宜文字,后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qiáng)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qiáng)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夜讀。明代。唐寅。 夜來欹枕細(xì)思量,獨臥殘燈漏夜長。深慮鬢毛隨世白,不知腰帶幾時黃。人言死后還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場。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
讀史外紀(jì) 其六。明代。朱誠泳。 伊耆蓺五谷,有熊占斗綱。人文一以著,堯舜垂衣裳。夏忠商尚質(zhì),周文郁有光。繩繩隆治道,國祚綿且昌。春秋互征伐,七雄爭暴強(qiáng)。嬴秦竊神器,再傳二世亡。仁義棄不施,吁嗟良可傷。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其二。明代。顧清。 視不成形舉目存,青燈一盞近黃昏。彭殤竟是誰分出,妄使瞿曇欲斷恩。
佳麗蕪湖縣,千年拱帝京。樹連淮浦碧,江逐海潮平。
天地容疏拙,風(fēng)波托死生。不將詩句覓,對景若為情。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還頗有賦詠而亡其稿追憶僅得此下十章 其八 過蕪湖。。羅欽順。 佳麗蕪湖縣,千年拱帝京。樹連淮浦碧,江逐海潮平。天地容疏拙,風(fēng)波托死生。不將詩句覓,對景若為情。
新作殊亭。宋代。薛季宣。 虎將夏中時,旋復(fù)怡亭址。茅茨覆采椽,樸拙亦可喜。建斗五移杓,殊亭更釋子。規(guī)摹雖少華,不陋復(fù)不侈。元碑碎俗令,遺集裒空紙。縱步此山椒,金聲猶屬耳。舊亭苦弗稱,新亭直殊美。書文兩奇絕,蹤跡存布指。古人久不見,今人尚殊此。能知古今意,元始本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