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西峰寺,塵煩暫覺清。遠林生夕籟,高閣起鐘聲。
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雖云殊出處,聊與說無生。
留宿羅源西峰寺示輝上人。唐代。戴叔倫。 一宿西峰寺,塵煩暫覺清。遠林生夕籟,高閣起鐘聲。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雖云殊出處,聊與說無生。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寄題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樂樓。宋代。蘇轍。 邑居欲盡溪山好,不作層樓無奈何。巖谷滿前收蠟屐,漪漣極目卷漁蓑。安心已得安身法,樂土偏令樂事多。千里筠陽猶靜治,還家一笑定無他。
歲暮書事十二首。宋代。張耒。 云土暮天迥,雁飛寒夜長。姮娥守狐月,青女恨連霜。不寐看銀燭,長吟送羽觴。山爐與石鼎,伴我老他鄉(xiāng)。
馮家女。元代。楊維楨。 馮家女,綠發(fā)盤雙鴉,亂離棄鄉(xiāng)土。聘入將軍家,將軍愛幸諸婦妒。顏色粹美無疵瑕,掩鼻襲馀術,淚眼啼春華。馮家女,昨日堂上人,今朝廁中鬼。將軍不為疑,司隸不為理。道旁古冢生棘榛,十年孤憤何由伸?嗚呼千年孤憤何由伸!
心花落艷。似寂寞、枯禪退院。便吟出、曉風殘月,那是蘭陵真面。
只鈞天、一夢消魂,顏憑淚洗腸輪轉。嘆雨絮前緣,霜蘭現(xiàn)業(yè),負盡三生恩眷。
薄倖 秋槎題余《香雪詞》,似有宋玉之疑,附此奉答,即用來韻。清代。王策。 心花落艷。似寂寞、枯禪退院。便吟出、曉風殘月,那是蘭陵真面。只鈞天、一夢消魂,顏憑淚洗腸輪轉。嘆雨絮前緣,霜蘭現(xiàn)業(yè),負盡三生恩眷。卻是詩因墨果,休猜做、世間情戀。況天荒地老,名聞影隔,東風不認樓中燕。秋墳露濺。倘知音憐我,客嘲肯制招魂換。裝之玳瑁,留抵返生香片。
徐孺子。清代。屈大均。 巖巖徐孺子,玉潤早流光。明鏡有馀鑒,生芻空白芳。南州憐宅在,東漢恨人亡。今代無高上,風流爾獨長。
庭中有胡桃樹一株方夏為細蟲食葉濯濯可念既而有萌至秋反成新綠他樹憔悴此獨蓊然因題三絕句 其三。明代。黃淳耀。 一番搖落一番愁,轉眼須遭兩度秋。不見南山霜雪干,火雷燒后似青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