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概平生慕此君,晚年流落偶相親。裝添小圃林泉勝,隔盡權(quán)門車馬塵。
雨浥寒梢香掩冉,月歸疏影夜精神。他年亭下清陰滿,誰記當時種蒔人。
申之移竹數(shù)十竿植之后圃增賁幽人之居作詩為謝。宋代。李光。 節(jié)概平生慕此君,晚年流落偶相親。裝添小圃林泉勝,隔盡權(quán)門車馬塵。雨浥寒梢香掩冉,月歸疏影夜精神。他年亭下清陰滿,誰記當時種蒔人。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發(fā),一作字泰定,號轉(zhuǎn)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詞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陽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調(diào)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累官至參知政事,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紹興十一年(1141年),貶藤州安置,后更貶至昌化軍。秦檜死,內(nèi)遷郴州。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復左朝奉大夫。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贈資政殿學士,賜謚莊簡。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莊簡集》等。 ...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發(fā),一作字泰定,號轉(zhuǎn)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詞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陽王李琎之后?;兆诔鐚幬迥辏?106年)進士,調(diào)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累官至參知政事,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紹興十一年(1141年),貶藤州安置,后更貶至昌化軍。秦檜死,內(nèi)遷郴州。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復左朝奉大夫。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贈資政殿學士,賜謚莊簡。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莊簡集》等。
寄懷菽園,兼訊蘭史,疊次曉滄韻 其三。清代。丘逢甲。 裸蟲擾擾夢方酣,白馬潮來撼赭龕。得勝名花夸大北,翻新捷徑走終南。蒙莊玩世甘呼馬,越石論交負解驂。冷盡山中煨芋火,擁爐人懶共僧談。
聚景園。宋代。高似孫。 翠華不向苑中來,可是年年惜露臺。水際春風寒漠漠,宮梅卻作野梅開。
寄題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樂樓。宋代。蘇轍。 邑居欲盡溪山好,不作層樓無奈何。巖谷滿前收蠟屐,漪漣極目卷漁蓑。安心已得安身法,樂土偏令樂事多。千里筠陽猶靜治,還家一笑定無他。
潮州五首 其三 訪叩齒庵。。傅義。 未聞叩齒未知禪,異代無從問大顛。欲乞靈光醫(yī)俗骨,馨香滿抱是輕煙。
和張推官同年陰無緒偶成。宋代。司馬光。 澹泊輕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風煙寂寞幾何限,盡入憑高一雨眸。
大司徒白翁畢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賦。。潘光祖。 留臺掌后大司徒,六府修明五典敷。弘濟艱難承運泰,坐籌部伍息庚呼。姬公未是明農(nóng)日,疏傳先懷止足圖。人望九章嗟信宿,駕還三徑理荒蕪。蔥青樹長雙條玉,長白山儲千里駒。雖以傳經(jīng)存晚計,更須調(diào)鼎向天衢。九重正想夔龍佐,四字爭思霖雨濡。眉壽即今將指使,霞觴端與鶴書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