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盤渦鷺浴底心性?獨樹花發(fā)自分明!
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見否?人今罷病虎縱橫!
愁。唐代。杜甫。 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盤渦鷺浴底心性?獨樹花發(fā)自分明!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見否?人今罷病虎縱橫!
江邊長滿綠茸茸的細草天天逗引我愁緒更生;巫峽泠泠的流水聲卻不懂世故人情。
鷺鷥在急遽的漩渦中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獨立的老樹花兒開放得十分鮮明。
十年動蕩的戰(zhàn)亂,使天下變得一片昏暗,漂泊異鄉(xiāng)的人們,幾乎將要老死在孤城。
渭水秦山的長安,不知何時能再相見?如今人們都已疲病,路上卻仍是豺虎縱橫!
吳體:即拗體。杜甫這類七律很多,但由于這首幾乎全是拗體,所以特別標出。
喚愁:指春草新生,引起愁緒。
泠(líng)泠:細流水聲,寫巫峽的蕭森之氣。非世情:即不近人情。
渦:水旋流形成的深渦。底心性:即什么意思。
十年:這里是指自安祿山造反至此時已有十年了。
異域:異鄉(xiāng),這里指夔州。因夔州地近邊荒,因此說“異域”。
渭水秦山:指唐朝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
人今罷(pí)?。褐该窳ζv衰竭。罷,同“?!?,累?;⒖v橫:比喻橫征暴斂。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73-274
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春,當時杜甫寓居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詩題下自注:“強戲為吳體?!倍鸥ψ源髿v元年(766年)來到夔州,到此時已經(jīng)一年有余。一年中愁事不斷,如江草新生,喚起不斷的愁思。“強”是勉強,“戲為”是寫著玩兒??芍嗽娛窃跓o聊的時候,勉強做著玩的。
參考資料:
1、施蟄存.唐詩百話(上).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4:285-292
此詩是看到眼前景物而抒寫作者的愁懷:江邊的叢草每天在生長起來,都在喚起我的愁緒。巫峽中泠泠流水,也毫無人情,惹得不能開懷。白鷺在盤旋的水渦中洗浴,你們有些什么愉快的心情呢?一株孤獨的樹正在開花,也只有你自己高興。這四句是描寫一個心緒不好的人,看了一切景物,都煩惱得甚至發(fā)出詛咒。“世情”是唐宋人俗語,即“世故人情”?!胺鞘狼椤被蜃鳌安皇狼椤?,即不通世故人情。在這句詩里,可以講作“不討好我”。“底”字也是唐宋俗語,用法同“何”字,是個疑問詞,即現(xiàn)代漢語的“什么”?!胺置鳌倍峙c杜甫在別處的用法有些不同,意義較為含糊。大約強調的是“自”字?,F(xiàn)在釋為“自己高興”,還是揣測,恐怕似是而非。
詩的前四句寫景,后四句轉到抒情。詩人說,十年來兵荒馬亂,使南方成為黑暗的地區(qū),我這個異鄉(xiāng)來的旅客,衰老在夔州孤城中,很想回長安去,可不知渭水秦山,這一輩子還能再見不。因為人已老病,而路上仍然是豺虎縱橫。最后兩句愁的是人民生活的艱辛,自己也無法還鄉(xiāng)。
這首詩意義很明顯,沒有曲折隱晦之處。前四句雖然寫景,但與《登高》《返照》二詩的前四句不同。作者已在寫景之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愁”,不是客觀的寫景了。每一句的藝術手法都表現(xiàn)在下三字?!鞍怠弊忠彩嵌鸥Φ莫毺赜米址?。末句“虎縱橫”是指上文的“十年戎馬”。《杜詩鏡銓》引張璁說:“虎縱橫,謂暴斂也。時京兆用第五琦十畝稅一法,民多流亡?!逼纸濉抖鸥υ娺x》亦用此說作注,以為末句是“借喻苛政”。這是從詩外去找解釋,大約腦子里先有一句“苛政猛于虎”,看到杜甫的“虎縱橫”就附會到苛政上去。于是再從唐史中尋找當時有什么苛政。于是找到了第五琦的新稅法。不知杜甫詩中屢次以豺虎比兵災。此處的“虎縱橫”顯然是照應上文的“十年戎馬”,杜甫應該不會忽然丟開上文而無端扯到第五琦的苛政。毛大可論讀《西廂記》的方法說:“詞有詞例。不稔詞例,雖引經(jīng)據(jù)史,都無是處?!弊x詩也是這樣。詩也有詩例,不從詩中去求解,而向詩外去引經(jīng)據(jù)史,決不能正確地解得這首詩。
此詩詩體屬七言拗律。一首詩中,偶爾有一、二處平仄不合律謂之失粘。失粘之病,有時是作者平時讀字音不準,弄錯了平仄;有些是故意的,這就稱為拗句。《愁》這首詩全是拗句,這就是吳體。這種拗法,只有在七言詩中出現(xiàn),它們是律詩的形貌與古詩的聲調的混血兒。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月夜泊石牛。清代。金居敬。 人靜黃昏后,扁舟泊石牛。亂蟲喧入夜,孤月自明秋。酒送鄉(xiāng)心遠,詩分客路憂。姮娥流素影,伴我住灘頭。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布德刑開網(wǎng),和戎戢武威。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夢錫遺蔗。宋代??灼街佟?憶昔游五嶺,甘蔗彌野闊。一來瑯琊城,此味久所闕。商人自東南,駕海連天筏。所致雖不多,愛養(yǎng)尚如活。傍求未得之,分遺意特達。中凝甘露漿,外削紫玉屑。漸欣入佳境,仍喜對高節(jié)。應知方著書,持此解消渴。
曉發(fā)。唐代。唐求。 旅館候天曙,整車趨遠程。幾處曉鐘斷,半橋殘月明。沙上鳥猶在,渡頭人未行。去去古時道,馬嘶三兩聲。
奇臺。清代。史善長。 遠樹千堆合,平沙萬井開。山通南北套,地接上中臺。日落明駝走,風聲驛騎來。紫狐求不易,高閣且徘徊。
飲易士美宅詠瑞香花分韻得春字二首 其二。明代。鐘芳。 小物經(jīng)霜耐,漫觀知帝仁。根荄隨定分,梅柳自爭春。未萼先含媚,無言亦動人。沉沉梁苑夕,吟賞萃儒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