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得樂天書。唐代。元稹。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遠來的信使剛進門,我就流下眼淚。妻子吃驚女兒哭,探詢:這是什么原因?
她們猜想:“平常不曾有過這樣的事情,應該是江州司馬白樂天寄來了書信?!?/p>
樂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與元稹同為中唐著名詩人,兩人有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而且在政治上、文學上也有相似的主張。他們自結交之日起兩人便結下了終身的友情,后人將他們合稱“元白”。
遠信:遠方的書信、消息。元稹《哭女樊四十韻》:“解怪還家晚,長將遠信呈?!?/p>
何如:如何,怎么樣。用于詢問?!蹲髠鳌は骞吣辍罚骸白幽締栍谮w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尋常:平常,平時。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辈皇。▁ǐng):謂未見過。杜甫《見王監(jiān)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詩之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
江州司馬:即白居易。白居易曾被貶為江州司馬,其詩《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參考資料:
1、吳大奎 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40-41
這首詩當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其時元稹與白居易分別在通州與江州任所。相同的命運把兩顆心連得更緊,通州與江州之間,常有書信來往,贈送衣物,互相關切。這首《得樂天書》就是其中一次收到白居易的信函時有感而作的一首詩。
參考資料:
1、賴漢屏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52-953
這是一首構思奇特的小詩。題目是《得樂天書》,按說,內(nèi)容當然離不開信中所言及讀信所感。但詩里所描繪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接信時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場面。詩的第一句“遠信入門先有淚”,是說,詩人接了樂天的江州來信,讀完后淚流滿面。第二句筆鋒一轉(zhuǎn),從妻女的反應上著筆:“妻驚女哭問何如?!痹娙耸殖诌h信,流著淚走回內(nèi)室,引起了妻兒們的驚疑:接到了誰的來信,引起他如此傷心?這封信究竟帶來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發(fā)而為“驚”、為“哭”、為“問”。可她們問來問去,并沒有問出個究竟。因為,詩人這時已經(jīng)傷心得不能說話了。于是,她們只好竊竊私語,猜測起來:自從來到通州,從沒見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動,也從未見誰的一封來信會引得他如此傷心。夠得上他如此關心的人只有一個──白樂天。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馬白樂天寄來的了。
小詩向來以直接抒情見長,幾句話很難寫出什么情節(jié)、場面。元稹這首小詩,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寫出了場面、情節(jié),卻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詩里,畫出了“妻驚女哭”的場景,描繪了“問何如”的人物對話,刻畫出了“尋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動,而詩人萬端感慨,卻只凝鑄在“先有淚”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說。全詩以素描塑造形象,從形象中見深情,句句是常語,卻句句是奇語。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逼鋵?,用常得奇者,豈止白香山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過這道“重關”了。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題廣孝別室得鳧字。明代。劉宗周。 澤畔行吟起宿鳧,旅情嘹唳帶僧孤。不辭累月留方丈,那惜浮生過轆轤。小徑暗荒筠作杖,新巢先落燕將雛。繁華莫問前朝事,止許西來度一蘆。
夜聞洛濱吹笙。唐代。張仲素。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xù)下仙云。泄泄飄難定,啾啾曲未分。松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群。暗空思羽蓋,馀氣自氛氳。
洪鐘歌。宋代。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雖含響,擊即通,十方諸佛應聲中。天龍八部生忻悅,外道魔軍失卻蹤。此圓器,大神功,上祝皇王壽不窮。日月長輝邦國靜,臣忠子孝續(xù)堯風?;枵咝?,愚者聰,民歌鼓腹意和濃。地水火風和一性,剎塵無間體含融。包聲印頑空,鳥樹巖巒風月同。秦時何必驅(qū)山鐸,大振金鈴總脫空。時節(jié)至,自相逢,肯信無心達本宗。和同一族輸金玉,回向南泉鑄此種。黃昏裹,五更中,下下無空徹底通。近祖遠宗迷識解,聞歸凈土禮金容。涅槃侶,契心同,個個全音贊此功。顯理揚真無二聽,含靈蠢動一時通。受者法,施者空,且無地獄與洋銅。孝子順孫光遠慶,昭文千古振家風。
古詩十四首 其二。元代。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篇章何在多,自足傳于世。所嗟黃初后,作者莫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