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游。
漁父酒醒重撥棹,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銷盡兩眉愁。
浣溪沙·紅蓼花香夾岸稠。宋代。晏殊。 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游。漁父酒醒重撥棹,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銷盡兩眉愁。
紅蓼花開,夾岸香濃。綠波春水,向東流去。此時正好坐著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賞。
漁翁酒醒,又再劃舟前行。鴛鴦被驚飛去。屢屢回頭而望。一杯在手,便解開緊鎖的雙眉,銷盡愁緒。
浣溪沙: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
紅蓼(liǎo):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夏秋季開花,花淺紅色。也稱水蓼。
舫:船。
棹(zhào):劃船的槳。
卻:還。
據(jù)《明一統(tǒng)志》卷二十七《歸德府》載:南湖在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城南五里,宋晏元獻放馴鷺于湖中。據(jù)這首詞的詞意推測,可能作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晏殊遷謫于商丘時。
參考資料:
1、(宋)晏幾道著;張草紉導(dǎo)讀,晏殊詞集·晏幾道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07,第9頁 作品鑒賞
夾岸紅蓼叢生,四望但見滿目繁花掩映,空氣里也飄散著濃郁芳香,而相伴遙遙東去的一灣春水,碧波澄澈,正好供輕舫小舟追游嬉戲。上闋以三組連貫遞進的景象,分就冷暖色調(diào)的視覺對比、波聲人語的聽覺感觸和水氣花香的嗅覺把握里,多角度地描繪出一幅春日行樂圖,輕快明麗,洋溢著蓬勃生機與清朗氣息。
下闋則將筆勢轉(zhuǎn)注于江上風(fēng)光。過片謂漁父酒醒后,頓時發(fā)覺離歸程已遠,連忙重新?lián)軜祷?,原來他先時酣飲沉睡,一任船兒隨波飄流。不過,對此并未明寫,而是通過富于暗示性的動作,由回溯追想完成。在這個空白處,假不寫之寫,充分體達其悠閑適意的生涯。下面再由人及鳥,續(xù)寫棹動水響際,驚飛了雙雙棲憩的鴛鴦,忽地振翅遠去,卻又相互回頭照看。這句表現(xiàn)鴛鴦神態(tài)極生動,它們的自然生理特征并具有社會人事內(nèi)容的啟迪性,這樣便從容推出結(jié)拍,收束全篇:“一杯銷盡兩眉愁!”“愁”什么呢,或許是韶華易逝人生短促的傷感,對于遠方戀人的眷念與離別的悲哀,某種理想境界執(zhí)著而無望的追求,甚至是閑愁,一抹難以言說也不必說清的淡淡悵惘迷離情緒??傊?,它煙霧般繚繞在心頭,推諉不去。但一杯在手,便得釋然,直覺跟前這花鳥水云無不欣欣然通合天機,與人相親相近,又何不且樂現(xiàn)時的陽春美景,而拘拘自苦若是,念及此,就盡銷愁顏了。
這首小詞,似乎順手寫來,無須著力,卻清麗暢朗,頗具天然之趣。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題鄧云鄉(xiāng)紅樓識小錄。近現(xiàn)代。施蟄存。 一夢紅樓三百年,燕京風(fēng)物付云煙。憑君話舊存文獻,又見都城紀勝編。
題廣孝別室得鳧字。明代。劉宗周。 澤畔行吟起宿鳧,旅情嘹唳帶僧孤。不辭累月留方丈,那惜浮生過轆轤。小徑暗荒筠作杖,新巢先落燕將雛。繁華莫問前朝事,止許西來度一蘆。
九日追和虞太史韻東徐僉憲叔明。。劉崧。 莫嘆飄零萬里身,尊前相見即相親。黃花翠竹來江外,紫蟹銀魚出海濱。雁度石門云氣近,烏啼金井露花新。不辭令節(jié)成歡醉,總是登高能賦人。
送石昌言歸蜀。宋代。韓維。 省署聊休直,皇恩許過家。朝廷寵儒雅,車騎有光華。行色星垣動,褒章宰樹加。遙加蜀父老,來道競咨嗟。
次韻趙端明萬花園。宋代。方岳。 風(fēng)逗湘簾雪絮飛,池痕雨過麹塵肥。揚州十里春猶在,細柳營深解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