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蕙風(fēng)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連云復(fù)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蒨。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鰲抃。愿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
傾杯樂·禁漏花深。宋代。柳永。 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蕙風(fēng)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連云復(fù)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蒨。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鰲抃。愿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
隨著禁漏的不斷滴漏,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花草已經(jīng)長高了。太陽就像個刺繡工人不斷在大地上繡出各種圖畫。帶有蕙花香氣的風(fēng)把溫暖散布在人間。都城有十二座門,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月亮十分圓,很高的閣樓之間的通道幾乎和云層相連,皇室成員的居所高聳華麗,嘉氣瑞煙繚繞在花草樹木之間,有如仙境一般。元宵佳節(jié),皇帝出來和大家一起觀燈賞月,臨幸到了皇城的有如神仙所居住的花園之中。
龍鳳花紋的蠟燭,與天空的星月所發(fā)出的光輝交相輝映。在距離燈火晚會很近的地方打開皇帝依仗的掌扇。會見由樂府管理的民官兩籍樂妓及梨園四部。天快亮了人們還沒散去,街道都塞滿了人,都向圣上高呼萬歲。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圣上的儀仗。
傾杯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傾杯》《古傾杯》等。雙片一百零六字。全詞同韻,仄韻,韻字可上聲、可去聲。另有一百零四字、一百一十五字體。
禁漏花深:禁漏,皇宮里用以計時的計時器?;ㄉ?,花草長高了。
繡工日永:繡工,指太陽,太陽就像是一個刺繡工人一樣,不斷在大地上繡出各種美麗的圖畫;日永,一天比一天長。
蕙風(fēng)布暖:蕙風(fēng),帶有蕙花香氣的風(fēng);布暖,把溫暖散布在人間。
變韶景:變成春天的時光。
都門十二:都城之門有十二座,借指整個京城。
銀蟾(chán)光滿:銀蟾,月亮,舊時文人常把月亮稱作蟾宮,因而稱月亮為銀蟾。光滿,月圓。
閬(làng)苑(yuàn):傳說中的神仙住所。
梨園:戲班子。此指樂府、教坊之類。 四部:四部樂工,即龜茲、大鼓、胡、軍樂。此統(tǒng)指所有的管弦之樂。
鰲(áo)抃(biàn):形容歡欣鼓舞。
參考資料:
1、姚康鈴著.兩宋詞律集:巴蜀書社,2014.06:360
2、(北宋)柳永著;陳忠選注.柳永詞選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01:24-24
3、顧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編著.柳永詞新釋輯評. 北京:中國書店,2005年01月:42
《傾杯樂·禁漏花深》是柳永為宋仁宗在元宵佳節(jié)之夜與民同樂時所作。宋時每到元宵節(jié)的夜晚,京城都舉行燈火晚會,皇帝有時也走出宮門與老百姓共同觀燈稱為與民同樂,以示天下承平。
參考資料:
1、(北宋)柳永著;陳忠選注.柳永詞選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01:24-24
詞的上闋重在渲染上元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發(fā)端一韻扣住早春的季節(jié)特征,表現(xiàn)了自然界冬去春來節(jié)序的更替,描繪了天長晝永、花開草綠、和風(fēng)送暖的新春氣象,也使整首詞籠罩在明媚和煦的氛圍中。“變韶景”一韻緊承前面的內(nèi)容,點出了恰逢“元宵三五”,春意盎然的京城皓月當(dāng)空,皎潔生輝。“連云”二韻視點漸由天空移向地上,著力從宏觀上描繪了京城的建筑。明亮的月光下,重重復(fù)道高聳入云,座座樓觀凌空如飛,京都是多么的雄偉壯麗。這些都是寫實的筆墨,優(yōu)美而有氣勢,但若無下面一句,就顯得過于坐實,與元夕溢彩流光、迷離倘恍的夜景不相和諧?!凹螝馊馃熓[蓓”一句,將“連云”的“復(fù)道”、凌空的“飛觀”、壯麗高峻的“皇居”都籠罩在一片祥云瑞霧中,這不僅給實實在在的建筑物平添了幾分朦朧縹緲的美感,更突出了一種吉慶祥和的氣氛。至此,詞的上闋終于在層層的渲染后托出了最后的兩句“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天子駕臨,與民同樂。
詞的下闋主要描寫皇帝駕臨后,元夕燈會的熱鬧場面。龍鳳燭發(fā)出的光亮和天空的星光、月光交相輝映,高聳的鰲山旁,舞者手執(zhí)羽扇,翩翩起舞,兩籍樂府及梨園子弟與觀燈的百姓一起狂歡,人聲鼎沸,簫鼓喧天。直到天已破曉,人們都還沒有散去。街道上人擠得滿滿的,人們都向天子高呼萬歲,希望年年見到皇帝的儀仗,目睹天子的風(fēng)采。
從詞的內(nèi)容看,固然有以詞諛世之嫌,但它真實地再現(xiàn)了東京汴梁元宵之夜的熱鬧景象,展現(xiàn)了北宋前期物阜民康的社會生活風(fēng)貌,具有一定的認(rèn)識價值。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jìn)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fēng)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dāng)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jìn)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fēng)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dāng)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藹藹鳳凰宮,蘭臺玉署通。夜霜凝樹羽,朝日照相風(fēng)。
官附三臺貴,儒開百氏宗。司言陳禹命,侍講發(fā)堯聰。
香卷青編內(nèi),鉛分綠字中。綴簽從太史,鏘珮揖群公。
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唐代。司空曙。 藹藹鳳凰宮,蘭臺玉署通。夜霜凝樹羽,朝日照相風(fēng)。官附三臺貴,儒開百氏宗。司言陳禹命,侍講發(fā)堯聰。香卷青編內(nèi),鉛分綠字中。綴簽從太史,鏘珮揖群公。池接天泉碧,林交御果紅。寒龜?shù)枪嗜~,秋蝶戀疏叢。顏謝征文并,鐘裴直事同。離群驚海鶴,屬思怨江楓。地遠(yuǎn)姑蘇外,山長越絕東。慚當(dāng)哲匠后,下曲本難工。
次韻宇文贈趙宿州。宋代。洪皓。 尹京便可繼翁歸,暫向符離一馬麾。善撫新邊千里肅,復(fù)還舊治九重知。策勛久矣推多算,琢句飄然泯小疵。三事古由高第入,才兼二哭莫憂遲。
應(yīng)天長·石城花落江樓雨。五代。馮延巳。 石城花落江樓雨,云隔長洲蘭芷暮。芳草岸,各煙霧,誰在綠楊深處???舊游時事故,歲晚離人何處?杳杳蘭舟西去,魂歸巫峽路。
解嘲 其一。宋代。李彭。 平生癡絕百無憂,黨友相嘲顧虎頭。癡黠胸中各相半,要之與我不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