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宛丘。兩漢。佚名。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财鋼趔?,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你舞姿回旋蕩漾,舞動在宛丘之上。我傾心戀慕你啊,卻不敢存有奢望。
敲得鼓兒咚咚響,舞動宛丘平地上。無論寒冬與炎夏,潔白鷺羽手中揚。
敲得瓦缶當當響,舞動宛丘大道上。無論寒冬與炎夏,鷺羽飾物戴頭上。
宛丘:四周高中間平坦的土山。
子:你,這里指女巫。湯(dàng):“蕩”之借字。這里是舞動的樣子。一說游蕩,放蕩。
洵:確實,實在是。有情:盡情歡樂。
望:德望。一說觀望;一說望祀;一說仰望。
坎其:即“坎坎”,描寫擊鼓聲。
無:不管,不論。
值:持或戴。鷺羽:用白鷺羽毛做成的舞蹈道具。
缶(fǒu):瓦制的打擊樂曲。
鷺翿(dào):用鷺羽制作的傘形舞蹈道具。聚鳥羽于柄頭,下垂如蓋。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66-268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62-264
關(guān)于這首詩的背景,主要有三說。一是刺陳幽公說。二是刺陳好巫風說。三是情詩戀歌說,此為“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以后多數(shù)學者的看法,認為《陳風·宛丘》一詩表達了詩人對一位巫女舞蹈家的愛慕之情。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66-268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62-264
此詩三章,首章感情濃烈,開篇兩句寫詩人為巫女優(yōu)美奔放的舞姿而陶醉,情隨舞起,兩個“兮”字,看似尋常,實深具嘆美之意,流露出詩人不能自禁的愛戀之情。而巫女徑直歡舞,似乎沒有察覺那位觀賞者心中涌動的情愫,這使詩人惆悵地發(fā)出了“洵有情兮,而無望兮”的慨嘆,同是兩個“兮”字。又可品味出他單相思難成好事而徒喚奈何的幽怨之意。第二、三章全用白描手法,無一句情語,但所描繪的巫舞場景,仍處處可感受到詩人情之所系。在歡騰熱鬧的鼓聲、缶聲中,巫女不斷地旋舞著,從宛丘山上坡頂舞到山下道口,從寒冬舞到炎夏;空間改變了,時間改變了,她的舞蹈卻沒有什么改變,仍是那么神采飛揚,仍是那么熱烈奔放,仍是那么深具難以抑制的野性之美;而同時——盡管詩中未明言但讀者仍能充分想像到——詩人也一直在用滿含深情的目光看著她歡舞,一直在心中默默地念叨:我多么愛你,你卻不知道!他在對自己的愛情不可能成功有清醒認識的同時,仍然對她戀戀不舍,那份刻骨銘心的情感實在令人慨嘆。
此詩在技法風格上頗有特色。全詩一開始就以“湯”字凸現(xiàn)出的舞之歡快,與“無望”二字凸現(xiàn)出的愛之悲愴,互相映射,互相震激,令人回腸蕩氣,銷魂凝魂。第一章將主要內(nèi)容概括已盡,是為“頭”,是為“斷”,而其語勢有似弦樂奏出的慢板,是為“曼聲”,是為“曲”;第二、三章以“宛丘”二字與上綰連,再加渲染、鋪張,是為“腳”,是為“注”,而其語勢有似銅管樂奏出的快板,是為“切響”,是為“直”。而人們讀此詩時,雖然對詩人所流露的一腔癡情會有深切的感受,但更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恐怕還是那無休無止、洋溢著生命的飛揚躍動感的歡舞。舞者那股不加矯飾、熱烈奔放的激情,令處于現(xiàn)代社會高度物質(zhì)化的機械生活中的讀者體會到一種真正的活力。故此詩特定的文化氛圍使它有別于一般的《詩經(jīng)》篇章而具有特殊的興發(fā)感動力量。
酬惠州李東園見寄。。楊雪窗。 我生長慕葛稚川,勝游跡滅羅浮煙。公詩雅愛蘇夫子,鵝城弄棹西湖船。美人化冢九百載,孤山一吊一愴然。偃仰煙霞供嘯詠,萬象成賓向爾妍??煲夂稳丝皰W掌,驀然思我望江天。我亦登臨望南國,化翼騫云安可得。萬樓撐拄彼蒼高,峨如塊壘生胸臆。君不見黃浦灘頭風用壯,夜月同君一倚欄。霓燈漲岸映滄波,劇談把酒語翻瀾。翁源嘉會足清歡,溧陽山水暫盤桓。君墮林泉何減嵇生傲,我墮風塵愧殺東野寒。寓世飄忽易成別,肝膽何嘗異楚越。夜闌南斗郁崢嶸,感君落筆生風霆。但看流輩橫白眼,交期至老為君青。
寄朱博士。宋代。徐積。 吳有朱夫子,相知凡幾年。心憐閉門叟,書附過江船。行已為人表,文應許世傳。臨風有馀誨,時復慰皤然。
家居。宋代。陸游。 清世念遺民,常情重老人。饋漿煩郡府,分胙媿鄉(xiāng)鄰。獲稻黃云卷,舂粳玉粒新。膨脝自摩腹,一笑欲忘貧。
山居二十詠 其十三 雙魚。宋代。洪適。 犀角透魚龍,石肌蘊星斗。亦有無情花,枝頭魚貫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