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甕自灌園,勝游貴人門。
有口自酌酒,勝與俗人言。
園中多蔓草,晨夕費鋤芟。
遇夜或風雨,安得久盤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況醉中語,繆誤人所嫌。
不如飽吃飯,清風北窗眠。
眠多則無覺,夢境仍多端。
惟有古斷簡,言行皆圣賢。
讀之未竟篇,眵昏如林鏡,
讀竟亦何為,聚訟徒喧煩。
厭煩以靜勝,又類枯木禪。
揠苗不耘苗,亡羊兩茫然。
何如池上亭,虛曠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興夜氣還。
宴坐日過午,清陰猶未遷。
西山倦拄頰,南山興悠然。
晚山雖好不遮日,誰能獨熱望長安。
子吳子某既結茆竹洲以娛親復于居之前沼為亭。宋代。吳儆。 抱甕自灌園,勝游貴人門。有口自酌酒,勝與俗人言。園中多蔓草,晨夕費鋤芟。遇夜或風雨,安得久盤旋。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而況醉中語,繆誤人所嫌。不如飽吃飯,清風北窗眠。眠多則無覺,夢境仍多端。惟有古斷簡,言行皆圣賢。讀之未竟篇,眵昏如林鏡,讀竟亦何為,聚訟徒喧煩。厭煩以靜勝,又類枯木禪。揠苗不耘苗,亡羊兩茫然。何如池上亭,虛曠可看山。山色日夕佳,晨興夜氣還。宴坐日過午,清陰猶未遷。西山倦拄頰,南山興悠然。晚山雖好不遮日,誰能獨熱望長安。
吳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備,字恭父,休寧(今屬安徽)人。與兄吳俯講學授徒,合稱“江東二吳”。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調鄞縣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縣。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遷知州兼廣南西路安撫都監(jiān)。以親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尋復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謚文肅。張栻稱他“忠義果斷,緩急可仗?!?...
吳儆。 吳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備,字恭父,休寧(今屬安徽)人。與兄吳俯講學授徒,合稱“江東二吳”。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調鄞縣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縣。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遷知州兼廣南西路安撫都監(jiān)。以親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尋復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謚文肅。張栻稱他“忠義果斷,緩急可仗。”
秋懷次韻晁應之三首。宋代。張耒。 木落晚風急,宵涼侵暑衣。有期惟向老,無計未成歸。只益顛毛脫,還從髀骨肥。感時仍吊古,回首意多違。
題陳貴白畬齋。宋代。戴表元。 海山作農農較苦,累級開畬燒宿莽。畬成得粟不償勞,歲晚空瓶誤饑鼠。不如陳郎腹果然,日日閉門耕紙?zhí)?。馀糧尚許餉遠客,植來時和南風篇。
與何光遠贈答詩(龍女贈光遠)。。龍女。 坐久風吹綠綺寒,九天月照水精盤。不思卻返沈潛去,為惜春光一夜歡。
頌古三十一首。宋代。釋如本。 一波才動眾波隨,汩沒塵寰幾個知。突兀須彌橫宇宙,縱橫妙用更由誰。
嶺上見大江及匡廬諸峰。。項安世。 背立梧桐嶺,面對匡廬峰。江流過其下,渺渺去朝宗。萬山左右衛(wèi),如陣復如墉。壯哉天地間,偉觀人所鐘。自有此山來,來往賞憧憧。豈是千載人,無有此心胸。定應出圣宅,山鬼閟其蹤。茲行亦奇事,突??舷喙6嘌钥峙瓉?,急下扶吾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