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
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
蟲雞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縛。
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縛雞行。唐代。杜甫。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小奴綁縛了雞子預備上市出售,雞兒被縛急了正喧叫掙扎不停。
家里人最討厭雞兒食蟲又啄粟,未想到雞兒賣出難逃宰烹厄運。
昆蟲雞子與人有什么厚薄可言,我責備那小奴快解繩放雞一命,
啊,雞與蟲的得失無終無了啊,我倚樓閣注目寒江而思潮難平。
喧爭:吵鬧爭奪。
食蟲蟻:指雞飛走樹間啄食蟲蟻。
斥:斥責。
得失:指用心于物。無了時:沒有結(jié)束的時候。
山閣:建在山中的亭閣。
此詩當是大歷元年(766)冬西閣所作。詩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際,至玄肅兩代的宮廷政變,下至大小軍閥割據(jù)、爭奪。他逃難棲身四川,數(shù)經(jīng)戰(zhàn)亂,歷盡滄桑,詩人自不免鄙視這人世間的作為,而以雞蟲為喻,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張忠綱.杜甫詩選:中華書局,2009:238
《縛雞行》大約在公元766年(代宗大歷元年)夏歷歲暮作于夔州西閣。
詩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雞,要拿到市上去賣,而雞被捆得著急,邊叫邊掙扎,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議?!跋嘈鸂帯比?,將小雞人格化,使縛雞這個細節(jié)充滿了生動活潑的生活情趣。詩人一詢問,原來是因為家中的人怕雞吃掉螞蟻之類的小蟲,有傷生靈,所以要賣掉它。然而詩人仔細一想,雞賣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殺的厄運嗎?為什么人對蟲子要施以厚恩,而對雞卻要報以刻薄呢?詩人對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縛放雞。然而詩人再仔細想想,放了雞,蟲蟻不是又要遭受災難了嗎?反復想來,實在沒有萬全之策,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閣上,注視著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東去,遠處是迷蒙的煙靄,一片蒼茫。詩中似乎表現(xiàn)了一種道家的思想。據(jù)《莊子·列御寇》:“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币蚨悗煹勒f:“雞蟲得失,不如兩忘而寓于道?!保ā抖旁婄R銓》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王右仲說:“公晚年溺佛,意主慈悲不殺,見雞食蟲蟻而憐之,遂命縛雞出賣。見其被縛喧爭,知其畏死,慮及賣去遭烹,遂解其縛,又將食蟲蟻矣。雞得則蟲失,蟲得則雞失,世間類者甚多,故云‘無了時’。計無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閣’而已。”(《杜臆》)
當時,天下戰(zhàn)亂已久,國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難中,一時還無法擺脫困境。杜甫雖有匡時濟世之志,但年老力衰,已“無力正乾坤”。蕭滌非先生說:“感到‘無力正乾坤’的詩人是很難做到飄飄然的。白居易有這樣兩句詩:‘外容閑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誰得知?’我以為這對于我們理解杜甫這一貌似達觀的形象很有幫助?!保ā抖鸥υ娺x注》)可見詩中仍然表現(xiàn)了作者對時局的深切關(guān)心,流露了對國家、人民的憂慮,在計無所出的情況下,無可奈何的苦悶心情。
此詩的別致之處,還表現(xiàn)在語言上。杜詩語言的基本風格,是千錘百煉而嚴整精工,但此詩語言卻平樸自然,采用散文化的句法,顯得平易順當。如同當面交談,讀來親切動人。這與表現(xiàn)細小的生活情節(jié),與抒發(fā)表面看來輕松的感情,是極為適宜的。
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評論說:“《縛雞行》自是一段好議論,至結(jié)語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也?!彼€引了李德遠的擬作《東西船行》進行比較:“‘東船得風帆席高,千里瞬息輕鴻毛。西船見笑苦遲鈍,流汗撐折百張篙。明日風翻波浪異,西笑東船卻如此。東西相笑無已時,我但行藏任天理?!嗽娬Z意極工,幾于得奪胎法。但‘行藏任天理’,與‘注目寒江’,不可同日語耳?!倍虻聺撛凇短圃妱e裁集》中更是一語破的:“宕開一筆,妙不說盡?!钡拇_,此詩最純之處就在于結(jié)句。一是在結(jié)尾處故意采用逸宕手法,由議論而轉(zhuǎn)入寫景,使得篇末產(chǎn)生變化,通篇由平實入空靈,搖曳生姿;二是將上面所議論的內(nèi)容突然收起,將欲盡未盡之意如鹽著水般地化入景中,讓讀者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去品味和領悟,從而引發(fā)出深沉的思考,顯得含蘊無窮,韻味悠長。《東西船行》的結(jié)句“行藏任天理”之所以不能與“注目寒江”同日而語,就在于已經(jīng)把道理說盡,沒有回味的余地。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寫墨竹一枝。元代。劉永之。 為君粘筆寫筼筜,數(shù)尺新捎綠粉香。持向西窗聽夜雨,高情渾似對瀟湘。
金壇王叟六十壽之。明代。王世貞。 同是緱山裔,況同花甲周。唯偏金壇隱,獨領瑤池秋?,幊乇烫胰綦u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嶺名,共策踰輪追穆滿。
訴衷情·茫茫云海浩無邊。宋代。趙師俠。 茫茫云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quán)。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
題廬陵王子嘉古城讀書處。。蒲庵禪師。 古城陰處饒古木,古城城下煙水綠。江上茅堂晝掩扉,知是先生讀書屋。先生山澤列仙臞,篋無黃金家有書。燈火辛勤三十載,添得秋霜生鬢須。清晨起待檐光白,暮讀陳編眼如月。堅心自下董生帷,兀坐忘穿管寧榻。平生學邁師古人,不負堂堂八尺身。多病豈堪金帶系,歸來獨釣碧溪春。富貴浮云我何有,不如相遇一杯酒。古城山色年年青,春風多種門前柳。
挽卜憐吉歹河南王。。陳益稷。 哲人萎矣棟梁傾,回首西風涕暗零。三世功名今古史,百年過客短長亭。手扶紅日名猶在,身就黃粱夢不醒。記取汾陽舊勛業(yè),紫薇留種繼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