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挽桐花兩鬢垂,小妝弄影照清池。出簾踏襪趁蜂兒。
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夜寒誰肯剪春衣。
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宋代。周邦彥。 爭挽桐花兩鬢垂,小妝弄影照清池。出簾踏襪趁蜂兒。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夜寒誰肯剪春衣。
小女孩們爭著嚷著摘下桐花插在垂著的兩鬢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邊賣弄地照自己的身影。她們還沒穿好鞋子,就踩著襪子蹦出門簾去追逐蜜蜂。
佩戴的金手鐲壓得她們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撥弄出的聲音是悲傷的。晚上寒冷時誰肯為她們裁制春衣呢?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正體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挽:攀引、牽拉。
桐花:桐樹開的花。
兩鬢垂:古代未成年女子不挽發(fā)髫,兩邊鬢發(fā)下垂。
小妝:稍稍打扮。
踏襪:打著襪角,還沒來得及穿鞋。
趁:追逐。
跳脫:又稱“條脫”,手鐲。
撥盡:彈奏。
剪:裁制。
參考資料:
1、周子瑜.《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選讀 柳永周邦彥詞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04月第1版:第72頁
相傳周邦彥在汴京當(dāng)太學(xué)生的時候,見到一群年幼的歌女,本是天真活潑的年齡,卻被送進坊曲(唐宋時的青樓),強使學(xué)藝,不得自由。他對她們不幸的命運有著深切的同情,于是有這首詞作。
參考資料:
1、周子瑜.《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選讀 柳永周邦彥詞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04月第1版:第72頁
本詞寫一群天真爛漫的小歌女,其活潑姿態(tài)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有趣。詞的上片三句似電影中三個畫面。首句“爭挽桐花兩鬢垂”,點出她們的年齡和活潑。古代孩童不束發(fā),兩鬢下垂,可見是一些小小女孩兒。她們在樹下爭著鬧著,將桐花摘下來,插到自己的鬢發(fā)上。次句“小妝弄影照清池”,寫年齡雖幼小,已經(jīng)很愛美了。她們插好花稍稍打扮后,紛紛跑到清池邊,欣賞自己美麗的倩影。一個“弄”字,活現(xiàn)出裝模作樣、顧影自憐的可愛相。她們不僅愛美,還十分頑皮淘氣。上結(jié)“出簾踏襪趁蜂兒”是多么有趣的一筆。她們?yōu)榱俗分鹨恢恍⌒〉拿鄯鋬?,只打著襪腳,來不及穿鞋,就掀開簾子蹦跳出去了。以上寫她們平時是愛美、愛玩的天真無邪小小孩子。上片沒有寫明她們的身份,但從下片可看到這是一群被送到坊曲(唐宋時的妓院)強使學(xué)藝的小女孩兒。
過片兩句“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寫她們一本正經(jīng)練藝時的情況:此時坊曲主人給她們戴上飾物。那用金子鑲嵌的手鐲帶在兩只手腕上感到沉重。這“重”字語義雙關(guān),既是手上沉重,也是心中沉重。琵琶彈盡一曲聲調(diào)悲哀?!氨弊忠彩请p關(guān),既是曲調(diào)之悲,也是女孩兒們內(nèi)心的悲傷。結(jié)句“歲寒誰肯剪春衣?”這輕輕一點,實是重重一筆,本詞的主旨終于顯示出來。歲暮了,春天來臨,究竟有誰肯為這群女小孩兒添制春衣呢?意思是,根本沒有人會真正關(guān)心她們的生活。
本詞為四十二字的小令,在美成的筆下,顯得十分出色。寫法上很有特點,一是全詞多用對比:上片女孩兒們的活潑笑鬧和下片受管束、內(nèi)心悲涼形成對比。二是下片中“跳脫添金雙腕重”,坊曲主人為她們外表打扮、裝裝門面,和結(jié)句實際上絲毫不關(guān)心她們生活冷暖形成對比。三是上片起句女孩們爭著采桐花打扮自己,非常愉快和過片被動戴上手鐲感到沉重不自在形成對比。通過種種對比,以層層加深的筆法以突出主旨。詞的上片三句從不同角度大力渲染女孩們的活潑嬌憨和自由歡樂。過片寫出她們的沉重,接著又寫出她們的悲哀,最后點出根本無人真心照顧她們。這樣前面種種的可愛處更引起讀者的愛憐。其三,下片的寫法,特別符合《浣溪沙》這詞調(diào)格律的要求。按《浣溪沙》作法,上下片各七字三句。分兩句一組,一句一組。這一句一組是很重要的,要用力才能收住,本詞的結(jié)句“夜寒誰肯剪春衣”,正是全詞的重心所在。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兆跁r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江南野人毛發(fā)古,騎牛讀書無一侶。白眼遙看泰華云,赤腳冷濯滄浪雨。
長安小兒不足數(shù),論文忽有東平武。武君胸中氣崢嶸,呼吸云夢吞滄溟。
結(jié)交行送武之文。元代。王冕。 江南野人毛發(fā)古,騎牛讀書無一侶。白眼遙看泰華云,赤腳冷濯滄浪雨。長安小兒不足數(shù),論文忽有東平武。武君胸中氣崢嶸,呼吸云夢吞滄溟。筆底春秋決王伯,坐探今古無馀情。青青揚舟渡淮海,江山秀色遙相待。雄文卷盡九江碧,新詩寫出廬山翠。西南五老青未了,倏忽騎云過蓬島。脫略不作公子行,隨我騎行踏芳草。人怪我顏何丑老,自覺無人可同調(diào)。梅花明月柳花云,獨對青山發(fā)長嘯。武君過我笑我癡,話言時復(fù)投其機。柴床臥聽夜雨落,草窗坐看秋螢飛。凄涼飲盡客中味,君知我知誰復(fù)知。今年丙子旱太苦,江南萬里皆焦土。老羸餓死壯者逃,碩鼠欺人暴如虎。武君平生多抱負,對此如何可輕舉?武君武君善調(diào)護,慎勿輕身學(xué)巢許。秋風(fēng)昨日吹大荒,草木黃落雁南翔。浩然歸興不可降,嚴君五馬一馬黃。大兄亦受七品郎,況是遷官歸故鄉(xiāng)??芍偫锷x光,我窮衣袖露兩肘?;匾暷冶蜔o一有,送君不勸陽關(guān)酒。長歌但折江上柳,丈夫有志當(dāng)自持。不須重此生別離,淚不為此生別滋。天南天北同襟期,明年平原芳草綠。試弓好射銜花鹿,有懷若問山陰竹,中天亦有南飛鵠。
韶年和樂會周親,麗藻同賡翰墨臣。宴借傳柑先令節(jié),俗沿桃菜協(xié)良辰。
矞云已報三階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聲多催臘盡,梅花香發(fā)競時新。
丙寅正月十日召諸王臣工集重華宮聯(lián)句。。弘歷。 韶年和樂會周親,麗藻同賡翰墨臣。宴借傳柑先令節(jié),俗沿桃菜協(xié)良辰。矞云已報三階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聲多催臘盡,梅花香發(fā)競時新。普天共仰升平慶,率土咸沾化育仁。擊壤堯衢民氣豫,紐芽禹甸物情訚。匪今稔歲祥為大,自古天倫樂是真?;貞浳捏鄹枞隼螅勉懙鄣卖拥耒?。九重瑞靄舒佳景,六出瓊葩應(yīng)大鈞。絲管清音天上至,瑯玕古色座中陳。曈昽旭日臨青瑣,繚繞祥煙護紫宸。一德景行先圣業(yè),同堂嘉敘古風(fēng)淳。欣開錦席酬三叔,尚記仙詩和四賓。鋪首宜春書吉字,地衣送暖襲華裀。屏開鸞影輝丹宇,砌轉(zhuǎn)鰲峰映碧峋。列坐承恩齊搦管,分行肅侍儼垂紳。光生幾研分題遍,響遏韶鈞得句頻。銀漢分支涵雨露,猊煙結(jié)篆引璘彬。禮陶樂淑私須克,孔思周情道在純。何必聯(lián)吟誇有過,也知群擢愿希荀。九華枝外依仙島,五色云中仰圣人。駘蕩風(fēng)微騰紫蓋,慈寧福厚錫蒼旻。喜瞻隴麥千疇潤,恰數(shù)階蓂十葉勻。魚藻載歌恩似海,龍文健舉筆如神。拜飏頓覺詩懷暢,衎樂過于酒味醇。乳液廣沾仙掌露,雕盤屢給大官珍。寶幡巧剪懸雙勝,脆縷紛堆薦五辛。漸轉(zhuǎn)晴暉遲藹藹,微生陽氣始礥礥。已教彩燕翔珠箔,未許青牛迓綺闉。歌繼柏梁宗異并,人來枵詣燕游申。爻占云陸鴻儀漸,風(fēng)詠周南麟趾振。湑露早叨陪上日,需云又慶值初旬。鏗訇仙籟聞鏘佩,優(yōu)渥宮壺捧賜銀。祥啟重華光糺縵,班隨群列禮遵循。瑞云樂奏聲盈耳,堅齒香浮醴入唇。十八數(shù)符瀛苑侶,大千界樂化臺民。輯圭劍履通重譯,獻贐梯航到八閩。遍覆寰區(qū)唯豈弟,迪知宅俊在忱恂。芬馨饌玉頒緗核,皦繹摐金葉磬均。艷發(fā)唐花嗤羯鼓,風(fēng)回文沼蹙魚鱗。丁冬蓮漏來西極,錯落珠燈綴大秦。近傍御床邀異數(shù),重揚天藻續(xù)前因。探源遠溯龍門浪,覓韻艱披鳥道榛。殿是集賢傳雅事,職司簪筆步芳塵。詔寬禮數(shù)無拘束,喜溢天顏展笑嚬。嘉會恰逢幾暇頃,寵光兼被歲寒身。暖隨東陸符星指,霽豁西山帶雪皴。敢擬歡娛同宴鎬,為酬勤動想吹豳。庭羅寶樹霞千疊,詩擘瑤箋韻幾巡。計日夜珠剛就滿,笑看瑞葉尚馀津。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舉目無相識。
金風(fēng)吹我寒,秋月為誰白。不如歸去來,江南有人憶。
未到故鄉(xiāng)時,將為故鄉(xiāng)好。及至親得歸,爭如身不到。
感懷詩二章(奉使中原署館壁)。唐代。韓熙載。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舉目無相識。金風(fēng)吹我寒,秋月為誰白。不如歸去來,江南有人憶。未到故鄉(xiāng)時,將為故鄉(xiāng)好。及至親得歸,爭如身不到。目前相識無一人,出入空傷我懷抱。風(fēng)雨蕭蕭旅館秋,歸來窗下和衣倒。夢中忽到江南路,尋得花邊舊居處。桃臉蛾眉笑出門,爭向前頭擁將去。
江南意。明代。高啟。 妾本南國姝,父母愛如珠。貌豈慚明鏡,身才稱短襦。學(xué)成采蓮唱,曉出橫塘上。舟小復(fù)身輕,隨風(fēng)兩搖蕩。歸時曲岸傍,恰見貴游郎。輟歌欲轉(zhuǎn)棹,花淺不堪藏。將嗔卻成哂,相問那能隱。雖憐郎意深,終嫌妾家近。回首各盈盈,南湖月又生。煙波三十里,都是斷腸情。
干樓晚眺 其一。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四月朔旦過黃山哭刑部百求弟道中五首。宋代。陳著。 河流曲折二十里,過了黃山始直礴。今日卸船須得早,鄮峰已在眼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