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縈回島嶼,中有舟行路。
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何人???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
點絳唇·萬頃蓬壺。清代。王國維。 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縈回島嶼,中有舟行路。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何人住?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
萬里飄渺的蓬萊,在夢里我坐一葉扁舟而去。在那仙山島嶼中盤桓找尋神仙。其中必有到達仙山的道路。
海面上倒映著神山仙閣,隨波而顯得層層疊疊的。那陡峭的海岸像大鋸剖開一樣,連系舟的地方都沒有。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
蓬壺:即蓬萊。
縈回:盤旋往復。
層層俯:樓臺之水中倒影。
斷崖:陡峭的山崖。
停橈[ráo]處:可以停船登岸之處。
參考資料:
1、葉嘉瑩.王國維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6:46-49
此詞作于1905年,當時正處于中國新舊交替的時刻,國內(nèi)的知識分子們渴望開辟未來,但又不得其門而入,王國維也像這些知識分子一樣感到迷茫和無助,所以就把這種迷茫寄托于夢境與仙境之中抒發(fā)出來。
參考資料:
1、王傳臚.王國維與人間詞[J].四川:四川大學學報,2002:9(5)
王國維的這首《點絳唇》詞借夢中尋仙,來表達內(nèi)心的彷徨與焦慮。
王國維這首詞,就是以紀夢的方式寫對蓬萊神山的追求。“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雖然只是簡單的敘述,但字里行間已有一種比較強烈的感發(fā)?!芭顗亍币呀?jīng)是無數(shù)前人歷盡千辛萬苦也難以長到的仙島,“萬頃”又是一個茫茫無邊的廣大區(qū)域;而“夢中昨夜”是多么短暫倉促,“扁舟”又是多么渺小輕微。這是遠大、艱難,與倉促、簡陋之間的對比,就突出了人的意志之堅強與實力之薄弱?!八骰貚u嶼。中有舟行路”是已經(jīng)進入神山海域,在群島之間穿行,目標近在咫尺。這兩句,讓人感受到一種經(jīng)過千難萬險之后終于接近目的地的興奮和對繼續(xù)有新發(fā)現(xiàn)的渴望。
“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就是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寫神山仙閣及其水中的倒影。這首詞寫層層樓倒立于水中,又多了一種光怪迷離的感受。這種感受,與夢的環(huán)境是相合的?!皵嘌氯玟彛灰娡锾帯本拖裼靡话烟旃ら_物的大鋸把高山縱向鋸開的剖面,那么陡峭那么光滑,不要說向上攀登,就是一個可以系纜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所謂“天道幽遠難求”,從希望到失望,從堅持到困惑,雖說只是一個夢,但它寫出了一個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真實的心理歷程。
這首小詞就以紀夢和游仙的方式表現(xiàn)了這種可望而不可及,內(nèi)心的痛苦與焦慮。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xiàn)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shù)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xiàn)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shù)巨子,國學大師。
夫人閤端午帖子 其六。唐代。胡宿。 魚龍曼衍夸宮戲,湘虙浮沈衒水嬉。齊上圣皇千萬壽,飄然仙樂在瑤池。
寄茅山道友三絕。宋代。周文璞。 伏事三茅過一生,癡心不望羽車迎。舊時手種黃龍子,今解升云入太清。
蘆溝曉月圖。元代。陳高。 蘆溝橋西車馬多,山頭白日照清波。氈廬亦有江南婦,愁聽金人出塞歌。
次韻謝朓直中書省詩寄馮彥為。宋代。李彭。 泰階就平夷,風軌肅恢敞。內(nèi)樞方暢謀,吳岫俄矯掌。富貴踐危機,紛華嬰世網(wǎng)。諸生經(jīng)濟心,緩帶赤霄上。黃金買蛾眉,歌臺爭暖響。未聞舜九官,賣友變俯仰。重瞳垂衣裳,閶闔映蕩蕩。均勞當賜環(huán),看公被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