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國秋風(fēng)夜,殊非遠別時。
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唐代。李白。 水國秋風(fēng)夜,殊非遠別時。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
秋風(fēng)吹過水鄉(xiāng)的夜晚,這樣的時辰絕不適合遠離。
遠隔長安恍如夢里,什么時候才是歸去的日期?
陸判官:生平不詳。判官,官名,唐時節(jié)度使等的下屬官吏,多掌文書之事。琵琶峽:在巫山,形同琵琶,故名。
水國:水鄉(xiāng)。我國南方多河澤,故稱水國。
殊非:絕非。
此詩當(dāng)寫于賜金放還后,故詩中流露出對朝廷的懷念。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53-654
盛唐時期,由于政治安定,經(jīng)濟、交通發(fā)達,通衢驛館行人往來頻繁,以送別為題材的詩歌空前繁盛。這些詩或?qū)懢凹那?,或直抒情懷,手法多樣,不拘一格。然所貴者當(dāng)在于情真意切,深有寄托,方能感人至深。這首詩看似平淡,實則情深意濃。
首句寫景,點明送行的地點和時間。“秋風(fēng)”二字意在烘托環(huán)境氣氛的凄清,以表達離別的感傷情緒。二句言情。“殊非”二字含意深厚,既有挽留之情,又有感嘆之意。夜深風(fēng)緊,此時上路,殊非良辰,所以詩人殷勤致意,挽留他待天明風(fēng)停以后再走,這是一層意思。念友人何以如此匆匆告別,嘆其奔波勞苦,這又是一層意思。
總之“殊非”二字意味深長。太白詩曾有句云:“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倍颂幷f:楊慎對此極為贊賞,他曾指出:“豈是、殊非,變幻二字,愈出愈奇?!保ā独钤娺x》)三四兩句是寫詩人送別時的內(nèi)心活動。“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是說終日縈念長安,象在夢中一樣,什么時候才能再度回去呢?
這兩句語意雙關(guān),一方面是寫給友人,問他何時能回到長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說自已希望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訪祥云谷首座不遇。明代。朱同。 荷鋤欲訪祥云谷,云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家居。宋代。陸游。 清世念遺民,常情重老人。饋漿煩郡府,分胙媿鄉(xiāng)鄰。獲稻黃云卷,舂粳玉粒新。膨脝自摩腹,一笑欲忘貧。
白髭嘆。明代。王鏊。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莖。當(dāng)時初見之,妻子殊為驚。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來明鏡中,對之不復(fù)嗟。人生天地間,老去會不免。猶勝嚴(yán)終輩,終身不得見。
秋風(fēng)一夕來,木落江水波。相將雁南翔,奈有孤飛何。
四海兄弟少,百年離別多。儻堅歸來心,富貴爾則那。
吾兄文夫宦游天臺余將官于江左不勝感離之情用韋蘇州那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為韻作十詩以寄 其一。宋代。王淹。 秋風(fēng)一夕來,木落江水波。相將雁南翔,奈有孤飛何。四海兄弟少,百年離別多。儻堅歸來心,富貴爾則那。
賣菊。。林朝崧。 小小茅亭短短籬,數(shù)畦秋色即生涯。君看布地黃金滿,便是陶家富貴時。
鴛鴦湖棹歌 之六十二。清代。朱彝尊。 青粉墻低望里遙,紅泥亭子柳千條。郎船但逐東流水,西麗橋來北麗橋。